
-
09-24《基于透明的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顺利完成
《基于透明的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涉及诸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时间紧、任务重。从3月份项目启动到4月份设备到货安装调试,再到井下联合调试,最终在9月份项目鉴定。期间,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友军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方案的讨论和沟通协调,公司各部门共同努力,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在黄陵一号煤矿租赁站临时搭建了调试模拟平台,用于设备的控制软件模拟测试。项目组每天组织会议,查找汇总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从软件的优化完善到模拟平台进行测试再到井下软件更新、实地测试运行,周而复始,最终实现了采煤机从传统记忆截割向三维空间感知、智能规划和自主截割的技术跨越。实现了基于透明地质信息,利用大数据决策分析的智能精准开采。2020年8月5日该项目通过黄陵矿业公司项目验收;8月26日,通过陕煤股份公司项目验收。9月1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鉴定,项目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党景锋)
-
09-17公司四项创新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创新成果奖
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2019年度煤炭企业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中,公司申报的“长臂坡口机燕尾槽平台设计”荣获2019年度煤炭企业“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氨气站升级改造”“加工中心丝杠润滑系统改造”“线切割采煤机内外花键定位胎具”分别荣获2019年度煤炭企业“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公司持续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职工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为广大职工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装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的应用,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提效率、增效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邓娟)
-
08-31“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8月29日,由黄陵矿业公司、西煤机公司、西安科技大学三方组织的“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技术方案评审会,在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召开。该项目由西煤机公司联合西安科技大学,针对黄陵矿业一号煤矿高瓦斯、软底、半煤岩巷道的地质条件,共同研发的新型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以促进黄陵矿业公司在巷道智能化快速掘进方面的技术提升。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海军、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申斌学、陕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苏健等10位专家,担任项目评审委员,评审专家组组长由王双明院士担任。项目组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目标、研究内容与施工工艺、关键技术等方面,向评审会专家组汇报了“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研发”的技术方案。评审会专家组针对黄陵矿业公司煤层赋存的地质条件就项目技术方案进行了质疑、答辩和交流,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评审后认为: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保证巷道成形质量,对提高半煤岩巷道智能化快速掘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评审意见是一致通过。项目承担单位西煤机公司总经理车万里在表态发言中谈到,西煤机公司当前紧抓煤矿智能化建设新机遇,积极推进智能综采、智能掘进两大主导产品+远程服务平台的产业布局,立足高产高效矿井对智能快速掘进的迫切需求,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及行业先进企业等资源,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打造不同地质条件下多种形式的智能化快速掘进系统。此项目,西煤机将积极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及各相关单位,加快推动项目技术方案的改进与完善,以最大力度的技术与资金投入,精心组织生产,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为助力黄陵矿业智能化建设,助推陕煤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贡献西煤机力量。陕西煤业副总经理李孝波表示,陕西煤业围绕智能化矿井、智慧化矿区、一流企业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煤矿开采智能化、现场作业自动化、固定设施无人化、运营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进程,不断加快煤矿四化建设的步伐。此项目的研发对破解半煤岩地质条件下煤矿的安全、智能、快速掘进难题,对煤矿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以此次方案评审为契机,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项目方案。参与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结合现场实际,确定技术指标、实施计划、时间节点等主要内容,加快项目落地实施,为全面推动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陕西煤业副总经理李孝波、副总工程师张星武,黄陵矿业总经理王鹏飞、总工程师毛明仓、副总工程师袁建平、矿山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孝斌、一号煤矿副矿长符大利,西安重装科技发展部部长任跃武出席会议。项目承担单位西煤机公司总经理车万里、副总经理赵友军、史仁贵,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来兴平、科技处处长文虎、项目技术方案负责人马宏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以及项目团队其他成员参加会议。(周建龙)
-
08-27公司喜获五件专利授权
近日,公司五项科技成果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分别是“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的牵引箱”、“一种短机身薄煤层采煤机”、“一种采煤机行走箱润滑冷却装置”、“一种采煤机滚筒用可旋转喷嘴”、“一种适用于采煤机破碎臂架的油缸耳座装置”。“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的牵引箱”能够带动采煤机实现牵引运动,牵引平稳可靠,降低了采煤机的机面高度,能够满足“一种短机身薄煤层采煤机”将截割电机放置在机身壳体内,不随摇臂摆动,降低截割电机承受冲击载荷影响,且通过分流式传动实现了双侧摇臂的驱动,极大地缩短了采煤机长度,大大提升了采煤机适应能力。“一种采煤机行走箱润滑冷却装置”利用润滑油和冷却水混合对行走箱内部传动齿轮进行润滑和冷却,解决了特大功率行走箱的行走箱内部齿轮的润滑和冷却问题,提高了行走箱内部齿轮的使用寿命。“一种采煤机滚筒用可旋转喷嘴”根据采煤机滚简上截齿齿尖的不同位置,任意调节网状喷雾芯的方向,起到降低截齿齿尖温度的效果。同时利用螺纹定位块将可调节球体固定在固定座内,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网状喷雾芯的位置发生变动,避免该可旋转喷嘴被矸石砸坏。“一种适用于采煤机破碎臂架的油缸耳座装置”使采煤机往复式运动时受力均匀,不易出现剪断现象,增强了装置的抗剪能力,适用于实际负载较大的工况,很好的延长了装置的工作时间,增强了装置的整体性。上述专利的取得不仅是对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有利于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核心竞争力。在保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对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孙佳)
-
08-27“基于透明地质的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项目通过验收
经过技术与现场调试人员一百多天的不懈努力,由黄陵矿业公司、西煤机公司、西安合智宇信息科技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公司共同参与的“基于透明地质的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近日,由黄陵矿业公司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验收委员会,会同矿业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委员会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听取了一号煤矿的汇报,现场考察了项目实际运行情况,经质询讨论,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基于透明地质信息,融合开采工艺、综采自动化与大数据技术,首创了一套完整的可“预测、预判、预控”的综采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利用地质写实、物探、钻探等数据,建立工作面的高精度地质模型,并将整个模型进行切片,生成截割曲线;项目实施后,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按照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中心下发的规划截割模板数据进行控制,实现了由传统的记忆截割向三维空间感知和智能分析自主截割的技术跨越,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开采技术水平。验收的通过是对项目组工作人员劳动成果的肯定。项目组始终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科研服务态度,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后续工作。会议室研讨、调度室模拟、矿井下联调,丝毫不松懈,持续做好项目优化调试工作,为下一阶段集团公司的验收蓄力。(周展)
-
08-11工艺研究所开展“摇臂啮合异音”专项攻关
近日,工艺研究所组织齿轮、装配、大件专业组及相关技术骨干召开关于“摇臂齿轮啮合异音专项攻关”研讨会,对近期一段时间摇臂啮合异音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明确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制定解决异音技术攻关方案,助力产品品质提升。煤机产品中所用齿轮为重载齿轮,因摇臂壳体孔系尺寸精度、齿轮齿形、齿顶圆角等齿轮啮合区域加工参数控制、组装过程洁净化处理等因素,时常会对齿轮正常啮合的声音分贝产生较大的影响。前期,按公司关键技术实施办法,针对摇臂啮合异音问题,工艺研究所成立“摇臂啮合异音专项攻关小组”,并按照既定方案,通过齿轮加工制造过程的规范,关键参数控制,将滚齿、磨齿、钳修等关键工序作为重点控制对象,保证齿轮传动件百分百合格,使得因齿轮制造产生的啮合异音问题得到了控制,但并未彻底消除摇臂异音问题。通过此次技术研讨交流,结合前期实施情况,为彻底解决摇臂腔体齿轮啮合异音问题,优化了攻关技术方案,主要针对包括摇臂壳体、端盖、轴类等相关件精度尺度和形位公差控制,外购件质量控制,洁净化安装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下一步研究攻关,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据悉,在公司技术攻关的政策引导下,工艺研究所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狠下功夫,严控各个关键工序,解决质量瓶颈问题,全力打造精品煤炭装备。(李健)
-
07-17这个创新工作室“不简单”
走进机加一车间的数控镗铣劳模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墙的荣誉,各种各样的加工零部件和加工模型整齐有序的摆放在四周。这个是废旧刀具再利用将废旧T型槽刀进行车削及手工刃磨后安装在M3锥柄上制作成φ56×22.5的专用槽铣刀,用它加工泄油槽完成一个用时不到2分钟,效率提高10倍以上,而且刀具磨损极小;这个是一种加工导向滑靴的通用方法展示,目前正在申报专利;这个是基于JDSoft_ArtForm对采煤机模型的制作,“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对,这正是咱们8.8米超高大采煤机的模型......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何亚军兴致勃勃的一一介绍着。创新就应该“接地气”该创新工作室以陕西省劳模、三秦工匠何亚军命名,现有人员11名,工程技术人员2名,工人技师9名。工作室成员大多出自生产一线的班组,平均年龄不到38岁。参加工作时间最短的也有5年,用何亚军的话来说就是“干我们这行的没有个三年五载的摸爬滚打是出不来的。”要做好数控镗铣工作,不仅仅靠的是电脑操作和程序编写,更重要的是保持对生产加工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不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一到机加一的车间,就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师傅何亚军心中,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干好手头的各种“活路”。搞不了什么高、精、尖的大事情,能做的就是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探索解决生产加工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采煤机电控箱大型防爆盖板加工是机加一车间的常规工作,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找正、压活、装夹。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蹿螺丝,数控镗铣车间的加工都为精加工,误差必须控制在0.02mm左右。一旦出现蹿螺丝或与刀具行走路径发生冲突,就需要重新人工找正、压活、对刀位,然后再根据找正位置重新编程,不但浪费大量时间,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工作室成员在何亚军的带领下,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多功能快速装夹隔爆盖板工装,并在工装内设有专业的防颤、减震设计。有了该工装,只需一次装夹找正工装,可一次性加工完所有的加工部位,平均每件节省辅助时间2h,且此工装可使用与多种规格电控箱防爆盖板工件的加工,加工质量大幅提高,有效减少了加工辅助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019年7月,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创新就应该“终于实践”在何亚军创新工作室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对谁错,试试再说话”。当工作室成员因为一些加工方面的问题产生不同见解的时候,他们会把每一种解决思路都齐齐的试一遍,哪一种最合适就用哪一种。何亚军的徒弟栗文岳说道,“我们干的是实打实的加工活儿,方案好不好,一试就知道”。机加一车间的加工工作一般是基于工艺研究所提供的加工工艺来进行加工的。在加工1660型采煤机的N561(2)01牵引部壳体拉缸的时候,按照工艺部门给的电脑加工程序步骤多达10000多条。在这10000多条的程序中,中途一旦出现刀具磨损、打刀的现象,就需要更换刀具,也就意味着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一切归零,重头再来。这样一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是延误交货期限。这可急坏了工作室的成员,凭着丰富的加工经验,大胆尝试,将原本10000条的电脑程序改成了手工编程程序,只需要简单的十几步手工循环操作。每一步都清晰明了,即便中途出现刀具磨损,只需要重新完成十几步,大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创新就应该“发光发热”在集团公司打响复工复产“第一枪”的时候,工作室全体成员就吹响了集结号,主动请缨,加入到西煤机第一批复工复产的行列中。为了把疫情期间落下的工期和任务赶回来,工作室成员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顺利的完成了土耳其出口、俄罗斯出口、陕煤曹家滩采煤机等重点加工任务,且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均达到了99.9%。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何亚军创新工作室通过坚实的团队力量,丰富的加工经验,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和效益,也带动了一批一线职工加入到学本领、提技能的行列。何亚军说“一个人的创新不叫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能带动身边的一批人加入到创新这个大家庭中那才是真正的创新”。近年来,何亚军创新工作室在师徒传技、技艺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计培养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等高技术技能人才30余人,其中行业技术能手1人,高级技师1人。工作室申报专利11项、各类科技成果80余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120余万元。(黄军娣)
-
06-29公司三件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近日,公司“一种采煤机螺旋滚筒”“一种用于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的辅助装置”“一种多用途旋转密封试验平台”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一种采煤机螺旋滚筒”实用新型专利有效地解决由于现有薄煤层采煤机的滚筒容易发生煤颗粒堆积而形成循环煤的问题,改善滚筒的装煤能力,降低工人工作强度,使整个综采工作面能够协调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且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一种用于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的辅助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的工作行程无法对齿轮进行感应淬火的问题,拓宽了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的使用范围,提高了中频感应淬火机床的设备利用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一种多用途旋转密封试验平台”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箱体用于对待检测的旋转密封装置进行试验,同时在箱体上设置可换式大端盘,能够对旋转密封装置进行有效测试,进而研究旋转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与目标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洁度、表面纹理方向等因素的关系,进而有效提高旋转密封装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改善采煤机整机的腔体漏油问题。一直以来,公司坚持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技术进步与降本增效相结合、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大众创新与岗位贡献相结合,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此次授权的三件专利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有了新进展,标志着公司专利质量和技术创新工作正一步步向更高标准迈进。(陈晓旭)
-
01-21公司喜获两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近日,公司在技术研发及职工创新过程中坚持挖掘亮点、深度提炼总结、形成创新性技术成果并积极申报的“一种液压拉杠用组合工装夹具”、“一种细长轴用抛光装置”两件专利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进一步彰显了了公司科技创新实力。
-
01-18“煤矿智能掘进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有序推进
近日,公司与校企联合进行的“煤矿智能掘进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得到进一步有序推进。该项目作为陕煤集团的重点科研项目,其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掘进机器人、临时支护机器人I和II、钻锚机器人、锚网运输机器人、电液控平台、后配套运输系统、通风与除尘系统、智能化集控与协同控制系统等。该项目将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相应地质条件为依托,破解小保当煤矿夹矸与片帮并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难题。